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民党败因新探ccmwcdk4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国民*败因新探


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与*治总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以文人为代表,文人的兴衰就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当社会动荡时,他们要么投机钻营,成为权势者的慕僚门客,要么自生自灭,沦为社会的底层,成为落魄文人。在社会鼎盛时期,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就鼓吹学而优则仕,让文人为他们歌功颂德,以博得文治武功的历史美名。当社会地位上升时,天真的文人们有时会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不自量力地去指点江山,统治者就会大兴文字狱,置他们于死地。高明的统治者始终懂得如何将知识分子玩于掌股之间。


    人的社会地位总是与经济条件紧密相关的。社会地位的上升必然有丰厚的物质待遇相随,物质条件的改善又会促使社会地位的上升。而物质条件与社会地位又有助于独立人格与精神的形成,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即如此。这个时期,社会转型,民智渐开,在新旧交替与碰撞中,知识分子的个性与张扬突现。同时,他们的迂腐与执拗有时就会演变成反抗与叛逆,令统治者权威丧失,甚至逐渐引发整个社会体系的瓦解与崩溃。


    据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的内容,教授月俸400—600大洋,约合现在人民币1.7万元,副教授月俸430大洋,讲师60—260大洋。而当时的县长月薪只有20大洋,一般的市长工薪还不如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此外,一些知识分子还获得优厚的稿酬,外块相当可观,比如鲁迅,从1912年至1936年,稿费收入12万大洋,约合现在人民币500余万元。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但地位高,收入多,单位还提供免费住房和优越的办公条件,比如北大的红楼,是当时北京最高大气派的洋建筑,一般人看来,坐在里面是一种奢望,一种难以企及的荣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等就在这里办公。


    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了当时知识分子很大的话语权与使命感,他们不畏权贵,锋芒毕露,鞭挞时弊,揭露社会阴暗面,伸张社会正义。1946年,张若奚在西南联大演讲时说:“假如我有机会,我一定对他(蒋介石)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的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语言锋利,态度鲜明,正气凛然。20世纪30年代,刘文典任安徽大学代理校长时,有一次没能平息学潮,蒋介石召见他并拍案怒吼:“你怂恿共*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大呼:“宁以义死,不苟幸身。”在权势面前毫无畏惧之色,独立人格精神一目了然。领袖在大学校长面前如此,他所领导的国家与社会前途可想而知了。


    张学良谈到国民*失去大陆的原因时,归纳了几点:缺乏信仰,丧失民心,内部争权夺利和用人不公。这些体制内的因素显然存在,但忽视了知识分子在促进社会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而支撑这种作用的正是他们的话语权与独立人格精神,其基础则是优厚的物质待遇。试想,如果让他们整天为生计操劳奔波,还有闲情去指点江山,还有底气去针砭时弊吗?有人说,现在的知识分子只有知识,没有分子,缺乏个性与人格精神,缺乏责任与担当,有的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的成了金钱与权势的附庸。以至于让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府官员讲话,不信;大学教授讲话,不信;行业专家讲话,不信。可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啊!哲学家杜威说,知识分子有两大特征,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对自己的思想信仰的结果负责,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头。不知道这样的知识分子现在还有没有。相关美文阅读:·怀抱良知知识分子的悲剧·贩猪者说·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罗蒂的三类知识分子论·极右派是怎样忽悠知识分子的·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鲁迅:中国知识分子之父·说说中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文字狱与一些官员的“三怕”·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和工匠式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回首那逝去的年代―叹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的辞世·知识分子要想施展才干就必须先当奴才,悲夫!·知识、知识分子与统治者·无知的知识分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