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记忆下降,家里人难免会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人也担心自己上岁数了以后记忆不好,会不会是阿尔茨海默病?
大家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会听到很多名词,比如说需要做“记忆评估”,在社区听到过“记忆体检”。还有人可能会听到过说需要做“磁共振检查、脑脊液检查”等等……
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检查都有什么作用呢?
为什么这些方法会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上呢?
本栏目医院王华丽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题一:到底要多早做出诊断才好呢?
答:越早越好,从不“言”迟。
一个人在正常衰老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呈逐渐衰退趋势。但是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往往呈大下坡现象。
以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目前,国内外学界将把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分为3个阶段,包括:分别是无症状的AD临床前期、AD所致轻度认知损害期(MCI)以及AD所致痴呆期。这三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物学指标变化,可及早评估AD的发展变化。
先从第三段开始。第三阶段,就是人们过去常说的痴呆的阶段,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在这一个阶段,能在轻度阶段来就诊,当然是更好。但是,即使错过了轻度阶段,只要发现家中老人有痴呆的症状,仍应该到专业机构诊断。所以痴呆阶段的诊断应该是“从不言迟”——任何时候只要注意到老人可能有痴呆问题,都应该就诊。要想让ta的结局更好,应该是越早越好。
倒推回来看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指的是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老人家的认知能力是在逐渐衰退的,但是对于生活能力的影响并不非常大。所以有时会被家人忽略。轻度认知损害阶段的人,可能有三种转归:一种经过合适的干预,他的认知能力有可能会恢复到相对正常的认知功能水平;第二类,认知能力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保持稳定;第三类比较常见,大概每年有10%-15%会发展到痴呆阶段。所以,建议家人注意到老人有认知的轻微减退,就应该寻求诊断,尽量减少往痴呆阶段发展。所以说,越早越好,从不言迟。
最后说说第一阶段,就是指“临床前阶段”。这一阶段的老人并没有什么症状,一部分人可能自己觉得记忆不好,但他们脑内已经出现病理改变,未来发展为痴呆的风险较高。这一阶段医院就诊,多数认知障碍的老人和家属往往会错过这一个阶段。具体如何识别这一阶段的老人,可参见问题四中关于精准诊断的讨论。
总之,围绕认知障碍的诊断,记住八个字:越早越好,从不“言”迟。
详细内容讲解请观看视频:
13:01
问题二:早期诊断有没有自测方法
答:自测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自我筛查。首先需要明确:筛查不代表诊断,筛查后的支持最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编制的社区工作指南中强调,要做好早期识别,需要家人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