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尖锐的问题,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一些利己主义的思潮,不断地冲击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利己主义的泛滥,侵蚀着人们的灵魂,也毒害着群体内部的团结。
挖掘《易经》的内涵,从而跳出纷繁的思维,更深刻地体会和领悟《易经》的思想,便于在选择时更好的判断,适合现代思维理念增进团结,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追寻《易经》本源,体会卦象和经文要表达的逻辑时发现,几乎它所有的想法和做法都在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追求集体团结的精神。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社会,人类为了生存,过着群居的生活,为的就是把众多个体的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合力,共同去战胜自然灾害,防御其他物种带来的侵害,从而拓展生活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在远古的人类,集体团结就成为了生存的第一需要。为了生存,搞好团结,就需要每个人都从自身在各个方面努力,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努力上进,补全短板,不仅能得到众人的喜欢,还能保障生存。
我们现在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在远古,同样追求领导人要有高尚的品德,肯于为所在的集体作出贡献,才能得到拥护和爱戴。乾卦的努力,坤卦的包容,谦卦的谦逊,蛊卦的去弊,同人卦的求同存异,蒙卦的教育,咸卦的度的把握,益卦的互益发展,节卦的节制,渐卦的有序发展等等诸多都在讲个人和集体如何做才能有利于集体团结,凝聚集体强大的力量。而是否有利于集体团结,也是《易经》判断吉凶的依据之一。
回溯中国的历史,在众多研究《易经》的先贤中,我们知道孔子读《易经》创立了儒家思想,而儒家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提法,正是古代社会维护集体秩序的主要办法,直到现在有些方式还在使用。老子读《易经》创立了道家思想,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也充满了做人的智慧。尽管儒道两家文化都自成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几千年,他们追求不同,各领风骚,也有人做过比较,但我想说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追求集体的团结。
团结是一个大概念,人们都认识到团结的重要,但没有发现哪一本书专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团结,提倡团结,而我们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却是深刻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写下了这部专著来说明。自然界很多生物都是一群居的方式生存的,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立性,也正是独立性促成了集体的分裂。独立性与团结是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狮子老虎大象个体非常强大,比较起来,人类就显得相对的弱小。如果人们团结在一起,向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做一件事,就可以战胜任何一个强大的个体。几个猎人联合起来,就能猎获到像野牛、野马等大型动物,从而获得更为稳定的食物来源。而在当时的社会,这是独立个体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也是追求团结力量的主要原因。
《易经》的作者,通过对一系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归纳,以阴阳矛盾循环往复的运行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用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了集体社会与独立个体之间团结的主要因素,为个体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团结是人类战胜自然最聪明的智慧。《易经》以是否能够达到团结来衡量“吉凶悔吝”的结果,以“元亨利贞”这样的认知为基础,阐述人们获得团结的重要因素。比如在“乾卦”的努力修养个人的品德,增强自身的技能,就是为了赢得大家的喜欢。人们爱戴那些有本领又能为群体做事的人。这本身就是团结的基本条件。“坤卦”呈现的包容,更是一个团体之间能够长时间团结在一起的黏合剂。“屯卦”则在自己幼小时,既要努力又要顺势的选择,获得最有力帮助的方法。“蒙卦”是让蒙沌得以开启,让人识大体,顾大局,不犯错误,也是团结的必备要素;“蛊卦”是继承发展,去除弊端,依旧是为了团结和发展;“谦卦”是为了团结要低调做人做事;泰卦上下相通,连成一气,就会出现国家安稳康泰的局面等等,都是以追求团结为宗旨,明确了人的具体做法和选择。
既然《易经》用阴阳矛盾辩证的方法看问题,它追求团结时也有着同样的辩证原则。以不同的出发点做事,会有不同的结果,做事目的都以是否能维护和处进集体团结为衡量的标准。《同人》卦站在群体的“同”与”异”的角度,分别讲述同人于野的同与不同,展现出多个层次的局面与处理办法。世界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中心的。因为求同,才有争议。在解决这对矛盾中,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广交朋友,最后达到以天下人为友的做人最高境界。
人与人不同,但作为领导者,要凝聚团体的力量,交往中要去掉自身的狭隘,以包容的心态,团结能够团结的朋友,通过合作,聚集起团队的力量。但在团结中并不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一定要讲究方法,不涉及原则问题,能忍就忍,得让就让,一旦违反了原则,一是主动出击,与违反原则的人做坚决的斗争。二是利用防御体系,做好防守,争取胜利。利用攻守的策略也是保证团结的重要方法,取得团结,增进团结,也是在斗争中才能得到的,这些同人卦也做了总结和分析。
中华文化近五千年的传承,《易经》学说影响至深,中国人如果离开了《易经》思想,就缺少了中国元素的烙印。每个中国人也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打下了古代各家思想的烙印。而团结在中国表现得最为突出。世界注意到中国有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春运。每年春运期间,运输部门都要整合运力,在春节前后40天左右的时间里,接待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个仅在中国才有的节日,也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人们从不同的地方回归故土,与亲人团聚,这就是团结带来的力量。
中华民族是最讲团结的民族,形成凝聚的力量也不是世界其他民族能够比拟的。而任何现象都不是毫无缘由的,正如谁都不能脱离从父母或者家族继承的做人做事方法一样,我们中华民族也是继承了从《易经》沿袭而来的团结精神,从远古走到现在。即使这样,中国也不是一直处在团结状态,也是领导集团出现了问题,并没有及时改正,致使历史总在分分合合中前进。这正是阴阳矛盾变化运行的结果,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人类集体的发展规律却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因此团结的王朝延续久远,分裂的王朝如白驹过隙。后来有人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一种团结的考量。
团结也不是中国特有的,团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团结是社会能够发展至今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也可以看出《易经》的追求,也是全人类的追求。
团结需要整体追寻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让人自觉地分辨美丑善恶,形成爱憎分明的精神境界,建立一个有着相对合理的集体秩序,遵循共同的行为规则,建立起有益于众人相互融合的意识形态,并自觉地指导人们的行为行动,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而这个传统理论的总结,来自《易经》众多的卦辞爻辞。在这一点上,又与当代中国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不谋而合。团结需要爱做基石,小爱有家,大爱有国,心中的爱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而从大爱的角度讲,乾卦的拼搏就是爱的付出,而坤卦的包容则为爱的拥有。
这样团结的想法和思路影响了华夏民族祖祖辈辈的思维方式。它指出了基本思路和指导方法,可以适应任何集体的团结,其思维的深刻,直入人心,成为中国有识之士默默遵守的做法,并耳濡目染,代代相传。这也是一种能够让全人类都能受益的智慧。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大爱,是中华各民族紧紧团结的纽带,将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也是智慧的取向。
通过感悟挖掘《易经》中有益于时代发展的元素,拓展思维,为当今时代服务,整理了几十年来的学习体会,撰写成《易经注释》一书,让这部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智慧精华,散发它耀眼的光芒。也是让更多不了解《易经》的人,认识到中国古代的传统智慧,并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为当今的社会服务。
易经尽管局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意识形态,记录的内容也与现在的社会相去甚远,但其中内容经过变换,依旧可以说明问题。目的是利用其中的逻辑思维,体现出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群体,这样重要的主题,展示了人类战胜自然、拓展个人和集体的生存空间的智慧,正是易经具有了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是我们站在什么立场,为谁服务。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积极进步的一面,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一面,无疑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只是追求利己主义的一种短视,当一个人放弃了集体的时候,就想到这样一种为自己走向失败编造的理由,终会被团体淘汰。
人类是群社会,利己主义是群体走向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破坏群体团结的最大敌人。也是影响个人发展的最大障碍。说得再明了一些,搞好团结,求同存异需要爱的付出和努力与自私自利,个人当先不考虑群体和他人的感受的做法,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既是做人的境界,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小的问题。能否实现个人的最大人生价值,化蛹成蝶也取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