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皮志勇,男,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二次检修班班长。他扎根电力生产一线23年,长期从事守护电网“中枢神经”等核心技术工作。他在电力检修、安装、调试等3万多次操作中无一差错,发现和处理重大缺陷和隐患多个,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多个,获得国家专利18项,8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为国家节省资金多万元;他编写专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19篇,培养的20多名徒弟成为企业中坚力量;他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劳动模范、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荆楚工匠、湖北电网首批二级工匠等称号。
9月14日上午,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来阵阵掌声。皮志勇最新技术研究成果《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分析校验方法及系统》,在研讨分享中受到大家啧啧称赞。这一成果,刚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这也是他获得的第18项国家专利成果。
皮志勇在变电站巡视设备
勤学苦练:核心技术的领跑者
年6月,皮志勇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荆门供电公司从事继电保护工作。
看着师傅像变魔术一样将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一个个线路接头“天衣无缝”地准确连接起来,他对师傅高超的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傅对他说:“继电保护专业是电网的核心技术,承担着守护电网中枢神经的重任,出不得半点差错。要学懂弄通成为行家里手,不下苦功是不行的!”
他将师傅的话记在了笔记本上,并暗暗许下心愿:我过去在部队能当个好兵,今后也要像师傅一样成为一名能工巧匠!
年,皮志勇从荆门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7次受到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再挑灯夜读。他边学边练边悟,记了5本达十多万字的笔记,画了多张各类装置图、接线图。
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就能独挡一面并担任工作负责人。
随后,他被选送到湖北今人科技公司工作,学会了编写程序、设计电路等高端技术,并在省公司技能比武中夺冠。
为了适应电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要求,他又挤出时间学习,先后取得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文凭和硕士研究生学位。
就这样,他凭着专业和专注,成为继电保护专业界的技术领跑者,先后被授予市公司“首席技师、省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和首批二级工匠、荆楚工匠、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等称号。
“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我;我到哪儿,哪儿就没故障”。这是皮志勇的工作信条,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数个节假日、无数个夜晚,他都在一线奔忙。他每年跑遍70多座变电站,对荆门电网网架结构和每个站的设备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只要哪里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能准确判明原因,及时处理问题。
他先后组织完成了33座新建、改建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现场解决了项多变电技术难题,发现、处理厂家设计缺陷多处,一次性送电成功率达%;他带领班员更新换代了多套保护装置,确保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年年达%;他在全省率先编制智能变电站施工方案和调试作业指导书,让多座运行近20年的枢纽老站“脱胎换骨”,成为湖北省智能变电站改造样板;他所带的班组从未发生安全事故,被省市公司命名为“铁军班组”。
年4月,他响应组织号召到国网新阿勒泰供电公司进行技术帮扶,此时他的小女儿刚刚出生。在他援疆一年半期间,他帮助对口帮扶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多个。特别是他运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在春灌高峰期间帮助新疆吉木乃县扬水泵站解决了4台泵机不能同时运行的“老大难”问题,不仅节省了原本准备投入更新改造的万元资金,而且还将泵站灌溉量提高了2倍。
皮志勇在检测设备
攻坚克难:科技创新的领头雁
皮志勇着眼于提高工作质效的创新实践,最早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和感悟。
看到母亲用梯子晾晒蒸熟的豆角,他突现灵感:如果制作一个像梯子一样的接线支架,既美观又不用现场制做二次线支撑件,1人就能快速完成保护屏的二次接线,可解决过去必须依靠2人操作、既费时费力又不美观的问题。获得国家专利的《保护屏接线架》就此诞生。
看到家电师傅拆卸电视机高压包,他受到启发发明了“PT”升压法,将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正确性检测率从50%提高到%;看到儿子给玩具电动车换电池,他受到启发发明了便携式直流电源装置,可随时随地为试验设备提供便捷可靠的电源……
年,皮志勇担任继电保护班班长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技术创新,将生产现场遇到的难题一一搬回实验室,一项一项“啃骨头”。
皮志勇创新成果展示
为解决日常巡视任务繁重、人手紧张的问题,皮志勇组织研制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在线巡视系统”,在电脑上只需1人操作10分钟即可完成过去2人在现场巡视2天的工作任务。
为解决室外端子排因温差凝露造成二次回路容易发生接地故障的问题,他组织研制了冷凝除湿装置,将过去高发的直流接地故障率降低到零……
年,在省市公司和市总工会的支持下,“皮志勇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以此为载体和依托,形成了与生产一线员工的技术创新链:一线员工负责发现、提出技术难题和意见建议,工作室负责攻克创新;一线生产员工负责试验跟踪、信息反馈,工作室负责改进、总结、推广。在这个创新链上,连着数百位员工,每个星期都有一大堆技术难题被提出来。
10年来,“皮志勇创新工作室”研发“五小”科技创新成果56项,获得省级、国家级优秀创新成果10余项,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6项、发明专利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共攻克多个生产技术难题。年,该工作室获“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
皮志勇被三峡大学聘为研究生校外行业导师
薪火相传: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在多年的工作中,皮志勇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他先后被市公司、省公司、国网公司聘为兼职培训师。
为了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皮志勇带头做好“师带徒”工作。他组织为每个青工量身定做三年成长规划,手把手指导他们现场操作,耐心讲解工作要点,让他们能快速具备“会接线工艺、会看图识图、会校验调试,会故障处理”“四会”能力。
为提升班员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他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利用技改退役的旧设备建立了继电保护实训基地、模拟后台监控系统,并积极协助单位建立“匠心梦工场”“创新孵化室”,定期开展“头脑风暴”、科技沙龙、员工讲学等活动,在班组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创新创效的热潮。
他在援疆期间,现场培训技术人员多人次,在此基础上,他又牵线组织单位技术骨干与对口帮扶单位建立线上远程培训帮扶系统,持续帮助该单位培育后备力量。他因此被国家电网表彰为“东西帮扶优秀个人”。
他培养的20多名徒弟,先后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徒弟就有16人,6人走上了班长和技术员的岗位,2人成为国网、省公司生产技能专家、荆门工匠。
今年,他又将目光瞄准公司工匠团队,围绕“红领工匠,实践育人”目标,以“红马甲精进智库”为依托,带领公司工匠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科技攻关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公司工匠团队作用。(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