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擅自停药风险大,做好四个措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大量的临床实例告诉我们,精神分裂症停药的风险很大。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控制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方法,不建议完全停药,不要轻易停药,不能擅自停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除非出现了非停药不可的指针。
一、停药复发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8版《精神病学》要求,对于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缓慢起病、多次复发的患者,需要维持服药5年以上或更长,有一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总体上不足20%的患者有可能停药。
从理论上来讲,经过规范系统足疗程的药物治疗以后,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可以停药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停药以后,有非常多的患者,或者说非常大的概率,精神分裂症是要复发的。
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从事精神医学工作三十年,看到了大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擅自停药而复发的病例,所以《精神病学》同时又强调,要告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停药可能发生的后果,并向患者和家人介绍病情复发的先兆表现,做好复发的预防工作。
二、精神药物是控制症状为主的对症治疗
那么为什么精神分裂症会有如此之高的复杂率呢?既有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特殊性的原因,也与成长过程、环境压力、患者本身等因素有关系。
我在精神分裂症四维共振发病模型一文提到,精分发病的基础条件是由于遗传或生理生化生物因素等原因,导致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存在某些方面存在了缺陷,这是传统精神病学的主流观点,虽然是一种学说,并无确切的实证依据,但因为是主流观点,所以我们还是接受这种观点。
精神分裂症的这种生理基础,早就存在于患者体内,而患者直到青春期或成年期才开始发病,说明生物因素并不是决定精神分裂症的唯一发病因素。而且,即使有确切的依据,证明精神分裂症与大脑缺陷有关,按目前的医学水平,无论是医生和患者,对此问题也基本是无能为力的,既改变不了遗传基因,也不能让损坏的大脑再生,所以可选择的空间就很有限了。
在生理缺陷的基础上,患者人格发展上的缺陷、个人期待与综合能力的差距形成的心理冲突、持续的慢性刺激或强有力的应激事件,这三个要素的共振,最终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换言之,精神分裂症在人格特质、安全感、自我认同感、价值感、社会适应、耐压能力等方面,本身就是存在多方面的发展不足,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面前,发生激烈的碰撞后,发生了精神体系的崩溃。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本质,就是通过影响患者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合成、释放、降解或受体敏感性,从而改变神经系统的生理工作过程、工作状态,对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
三、药物控制下的心理修复是缓慢的
现有的药物以控制症状为主要任务,而不是从病因层面着手的对因治疗,因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无法从病因层面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三五个月这样的短期治疗呢?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精神分裂症复杂的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发展障碍,借助药物控制了精神症状后,就需要患者对引发精神分裂症心理层面的病因进行修复,而这种修复过程不仅很慢,而且也很艰难,费时,费力,费心。
通过延长服药周期,一方面借药物作用控制症状,用药物抑制症状重新抬头,降低患者精神活动的整体波动水平,另一方面为患者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完成心理适应赢得更大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患者本来就存在发展问题,在自然条件下,要求患者自身去完成对历史遗留的发展缺陷进行自我修复,显然是大多数患者难以完成的,即使有可能完成,那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因为人格已经形成,认知经过了自我的反复强化,情绪反应形成惯性,行为模式基本固化,再去改变是相当的困难,形成这样的反应模式只需要一分力量,要纠正它们可能要付出10倍的努力。
当患者重新回归原来的环境,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反应还是那种反应,心理发展水平与病前相差无几,可以预见复发的概率有多大了吧!
0-3岁,付出50%能得到%的效果;3-6岁,付出%能得到%的效果;7-13岁,付出%能得到%的效果;13岁以上,付出%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这也许是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困难的一个注解吧。所以,预防精神心理障碍,还是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的。
四、多个层面防控精分的复发风险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发挥治疗效用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痛苦,不少患者由于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和长疗程,而选择了擅自停药。
前面多次强调,停药风险大,停药风险多,停药易复发。如果遇到非要停不可的患者,又如何降低复发风险呢?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从时间层面上,停药过程一定要慢,停药时间一定要长。当患者的身体适应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存在,已慢慢形成了新的内环境平衡,如果有给停药留下缓冲时间,而突然撤除长期使用的药物,身体来不及通过自调节机制重建平衡,撤药反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大大增加复发风险。如果你决心停药,也应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缓慢进行,每次减量20%后维持3-6个月,用1-2年时间稳步完成。
从患者自身层面上,心态平和淡泊生活,保持规律生活,按时作息均衡饮食。需要适度降低欲望和追求,不能再用病前的那种期求和标准要求自己了,今非昔比,人还是那个人,事已不再是那些事了,你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基本的生活义务和人生责任,防止病情复发,健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复发的信号,如果出现情绪易激动,睡眠困难,胡思乱想,控制住不住发脾气等迹象,往往是病情复发的先兆,应及时看医生。
从环境层面上,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强度大的刺激。患者本身灵活性不足,压力管理水平和情绪调节能力就比较差,思想固执,爱讲死理,缺乏灵活变通,适应能力本身就存在不足,如果近期生活发生变故,就需要提供警惕。
从心理层面上,逐步完善个性偏差的修正,提升自己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聘请家庭医生、心理教练、私人心理医生等,提高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修正自己认识中偏激的成分,增强对环境刺激的耐受能力。当你达到“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时,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机会就会大幅度降低了。
作者寄语:
尽管教科书认为,部分精神分裂症服药2-5年可以停药,但是仍然要强调:擅自停药,复发风险很大,不能轻易停药。如果遇到非停药不可的特殊情况,请认真阅读本文,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社会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在艰难前行的康复之路上,有很多人与你一样,每天在为追求美好生活辛勤努力着,所以,你并不孤单!
我是
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做有温度的精神科医生,实务派临床心理治疗专家,专注植物神经紊乱、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疑难杂症心理行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