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哲学家谈元宇宙郁锋我们能实现精神不朽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各行业巨头们纷纷抢滩布局,进行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资,扎克伯格甚至把公司名改为“Meta”。元宇宙概念,成为今年当仁不让的热门概念和投资风口。

“元宇宙”一词出自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在小说中,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这个人造的空间就被称为元宇宙。它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在维基百科上,元宇宙被定义为“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由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和物理持久的虚拟空间融合而创造,包括所有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的总和”。

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是,“元宇宙”会将许多有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和加密货币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随着AR、VR、5G、云计算等技术成熟度的巨大提升,元宇宙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在令人激动的畅想中,它将由无数参与者共同去打造,最终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系统。但另一方面,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未来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就算是元宇宙的支持者,目前也难以达成共识。

抛开科技的外壳,聚焦于人的本身,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元宇宙?当元宇宙真的到来的时候,人类会更加幸福快乐还是会在虚实之间迷失自我?人类应该更多地探索星辰大海的物质世界还是发力于虚拟现实?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锋,他将从哲学角度来畅谈元宇宙背后人与未来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锋澎湃新闻:元宇宙的概念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你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郁锋:我主要是从人与未来的关系角度来看待这样一个概念,“元宇宙”概念在网络上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前段时间“Facebook”改名成“Meta”,掀起了人们的讨论热潮。这个概念在技术层面目前不一定能实现,但至少已有一些应用技术上的进展,比如脑机接口(BMI)的应用,确实在破解人类的意识之谜上已经有所突破了,而且现在对大脑认知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元宇宙的设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形而上学或者本体论的角度来说,哲学上很早就有“属性二元论”(propertydualism)这一说法,它认为意识和物质是可以分开的,既存在一个物质性质的世界,同时又存在一个精神性质的世界。因此元宇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只不过在那个世界当中,它的意识的实现方式和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

澎湃新闻:现实与虚拟高度互通的状态对人会有怎样的影响?

郁锋:首先,现在哲学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还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未来的虚拟世界中,人对于实在性的把握,或者说对于意识世界的把握,是不是适用于我们传统的这样一种“物质-意识”的划分呢?因为元宇宙的很多信息,包括通过脑接口技术或者数字技术做的一些集成,这些信息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完全虚构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哲学出现过“意识上传(Mind-uploading)”的概念,该技术可以把人类脑部的所有东西(包括意识、精神、思想、记忆)上传至计算设备(如电脑、量子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上,以一种“云存储”的形式实现“精神不朽”。虽然元宇宙和这个不完全一样,但在技术层面上还是有类似地方的,因此它确实会给我们如何认识人,包括人的意识和人所处的物质世界带来很大的冲击。

其次就是哲学中一直讨论的人格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问题,即对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我们目前对于某个人身份的确认还是基于他作为特定个体的物质实体而判定的,如果某种意义上元宇宙真的成为可能的话,哪个平行宇宙中的人才是真的自己呢?到时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伦理道德的问题。那么这两个宇宙之间的伦理道德法则是不是通用的,或者哪一个更优先呢?类似的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对我们人的身份认同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人的主体性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私密的,包括人的思想和情感。哲学上会说“思想是无罪的,只有行为表现出来才需要为此负责”。也就是说你的想法本身不需要对你的想法负有什么责任。但是当元宇宙产生以后,两个宇宙当中的一些信息,它的隐私性、安全性,包括现实中自我的一些想法等都可能会受到平行宇宙中另一个你的控制,那么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哪里,而且将由谁来保障信息的分享范围呢?比如我们在用健康码时,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